梯子筋设置规范(梯子筋间距)
1. 梯子筋间距
剪力墙身第一根竖向筋距暗柱或端柱纵筋的距离,为墙身竖向筋间距的1/2;剪力墙第一根水平筋距暗梁纵筋的距离,为墙身水平筋间距的1/2;楼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相平行梁纵筋的距离,为板筋间距的1/2。
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 ,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扩展资料:
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剪力墙的主要作用是承担竖向荷载(重力)、抵抗水平荷载(风、地震等)。剪力墙结构中墙与楼板组成受力体系,缺点是剪力墙不能拆除或破坏,不利于形成大空间,住户无法对室内布局自行改造。
2. 梯子筋是措施筋吗
绑扎钢筋时放,为支模板、打混凝土做剪力墙做准备。
固定剪力墙两侧尺寸的钢筋叫梯子筋,是剪力墙钢筋间距、保护层质量控制措施,叫措施筋,水平方向的为水平梯子筋,用以保证竖向钢筋相对位置及保护层,一般设置在楼层竖向钢筋顶部,绑扎后周转使用,竖向设置剪力墙竖向梯子筋,用以保证水平筋相对位置保护层厚度及墙体厚度,设置间距一般为1.5-2m一道,不取出用于剪力墙实体钢筋取代剪力墙竖向位置钢筋。
3. 关于梯子筋的设置
马凳筋一般用直径8的钢筋做成,规范要求是一平方米至少要有一个马凳筋,至于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有时候是要求80公分的间距,有时候也是要求一平方米一个的。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马凳筋的规格
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h≤3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2;当300mm<h≤5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4;当500mm<h≤7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6;厚度大于800mm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
大型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不一定采用马凳钢筋而往往采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它的规格和间距,才能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确定支架的荷载时除计算上部钢筋荷载外考虑施工荷载。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mm。
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支架规格、间距过小造成浪费,支架规格、间距过大可能造成基础钢筋整体塌陷严重后果。所以支架设计不能掉以轻心。
定额规定
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拓展资料:
马凳筋,施工术语。它的形状像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马蹬筋是撑起板筋的分布筋,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在板的上皮和下皮钢筋间,确保两皮钢筋间距符合规范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是要纵横方向间距600予以支撑。 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
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 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4. 梯子筋规格
马凳筋一般用直径8的钢筋做成,规范要求是一平方米至少要有一个马凳筋,至于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有时候是要求80公分的间距,有时候也是要求一平方米一个的。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马凳筋的规格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h≤3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2;当300mm<h≤5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4;当500mm<h≤7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6;厚度大于800mm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大型筏板基础中措施钢筋不一定采用马凳钢筋而往往采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计算才能确定它的规格和间距,才能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确定支架的荷载时除计算上部钢筋荷载外考虑施工荷载。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上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mm。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支架规格、间距过小造成浪费,支架规格、间距过大可能造成基础钢筋整体塌陷严重后果。所以支架设计不能掉以轻心。定额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拓展资料:马凳筋,施工术语。它的形状像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马蹬筋是撑起板筋的分布筋,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在板的上皮和下皮钢筋间,确保两皮钢筋间距符合规范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是要纵横方向间距600予以支撑。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一些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的人往往对其忽略和漏算。马凳不是个简单概念,但时至今日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没有通用的计算标准和规范,往往是凭经验和直觉。不过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任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是有害的。马凳,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
5. 什么是梯子筋
从板上开始底下500是非搭接区,一般上来500后分两批,两批搭接区错开500即可。搭接长度按照50%的搭接率取系数(1.4)乘以对应的锚固长度值。搭接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长度不够时,按一定要求将两根钢筋互相叠合而形成的连接。钢筋连接的基本形式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几类。
两种同类型的材料重合相连叫作搭接,如钢板搭接,可用铆钉或螺栓固定;木板搭接,可用钉子钉住;钢管搭接,可用卡扣拧紧;木杆搭接,可用铁丝缠绕加劲,钢筋搭接,钢筋重合一定的长度绑扎,靠混凝土的握裹力使两根钢筋形成一体同步受力。
6. 钢筋梯子筋
用剪力墙钢筋的竖向钢筋做梯子的主骨架,用长度与剪力墙厚度相同的短钢筋做梯子的“踏步”筋(间距与剪力墙水平筋相同),用途是固定钢筋间距、位置、保护层厚度。
7. 剪力墙梯子筋间距
立 2~4 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筋、竖筋→预留洞设置→预留洞附加筋
操作要点:
1、墙钢筋的绑扎,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2、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3、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可用直径 6~10mm 的钢筋制成,其纵横间距不大于 6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4、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5、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墙体钢筋从楼板面或暗柱边起步距离为 50mm。
6、梯子筋、F 卡顶模棍长度为:墙厚-2mm,采用切割锯切割,顶模棍两端涂防锈漆。
7、预留洞处墙筋切割或调整应规范,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设置附加筋,固定预留洞盒钢筋不允许焊接主筋固定。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模板上口上 200mm 左右绑一道水平梯子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8. 梯子筋间距一般为多少
1.梯梁的计算: 梯段板板厚取(净跨+200)的1/25,面层荷载1.2,栏杆0.2,计算结果需调整,满足下列要求:1. 梯段板配筋最少为圆10@200,上部配筋面积为下部的一半,如圆8@150. 2. 梯段板横向构造配筋面积=梯段板厚×0.15%×实配板底筋面积. 3. 楼梯底筋间距@120,@130,@150;分布筋间距@120,@150,@180;采用配筋值可比推荐值稍微小些。
梯段板配筋最少为圆10@200,上部配筋面积为下部的一半,如圆8@150. 2. 梯段板横向构造配筋面积=梯段板厚×0.15%×实配板底筋面积. 3. 楼梯底筋间距@120,@130,@150;分布筋间距@120,@150,@180;采用配筋值可比推荐值稍微小些。楼梯有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有现浇楼梯和预制楼梯.配筋方法完全不同.但大体上也是分受拉钢筋、受压钢筋和构造钢筋。分布钢筋的数量与踏板的宽度、长度有关。为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建议分布钢筋的间距不要超过200mm。
梁式楼梯短跨受力,长向为分布筋;
板式楼梯长向受力,短向为分布筋;
分布筋须满足纵筋配筋面积的15%或板截面面积的0.15%
9. 梯子筋怎么计算
上部纵筋(上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纵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框架梁钢筋: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4、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5、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6、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7、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8、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框梁高度≤800mm 夹角=45°
10. 梯子筋规范多少米设置一个
将插筋插入混凝土内25cm,预留插筋中梁的钢筋与插筋单面焊接,楼梯平台板钢筋进行搭接。
根据标高及图纸尺寸在相应部位预留插筋,控制外露长度为短钢筋直径20倍,长钢筋直径35倍,长筋与短筋接头按50%考虑。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但对钢筋表面的水锈和色锈可不做专门处理。
11. 梯子筋的布置位置
现浇楼梯钢筋普通直通楼梯,层高3米,一般是底筋螺纹14,面筋螺纹12,15公分至20公分一根,水平筋一般是螺纹8,钢筋等级:HRB400。
混泥土等级c25。
截面厚度12-14公分。
现浇楼梯钢筋的配筋要看楼梯是什么形状的,是旋转楼梯还是普通的踏步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