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规范(填充墙构造柱搭接长度规范)
填充墙构造柱搭接长度规范
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其顶部四周应水平 放宽至少50 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 mm。
2、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通常设素混凝土垫层,垫层高度不宜小于 7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
垫层两边各伸出基础底板 50 mm。
3、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 mm;间距不宜大于200 mm,也不宜小于100mm。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 于40 mm(有垫层);不小于70 mm(无垫层)。
4、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筋的长度可取 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
6、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应依据规范(GB50010-2002)确定: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1.15la 三级抗震等级 laE=1.05la 四级抗震等级 laE=1.0la 7、现浇柱基础内插筋的数量、直径、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
见上图,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仅将四角的插筋伸入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或laE。
填充墙构造柱搭接长度规范图片
拉结筋可搭接,按照03G101-1中要求长度搭接。
剪力墙结构中,填充墙拉结钢筋通长设置,采用植筋方式,钢筋是需要搭接的,如果搭接,搭接长度的确定是要看搭接方法是焊接还是绑扎,方法不同其搭接长度也是不同的。超过定尺长度的都必须撘接。但注意:这类填充墙其长度应该没有8米长,否则就必须设置构造柱了。所以,不必考虑撘接。
填充墙构造柱搭接长度规范图集
填充墙的构造柱是加强填充墙稳定的,因此构造柱自身最起码应该是稳定的,柱顶就要与上面的梁有连接,保证构造柱顶没有前后左右的移动。
为了又要构造柱不干预框架的受力状况,构造柱与梁的连接不能做成嵌固的刚接,所以,构造柱顶的钢筋与梁底预埋的短筋不要太长(不要正常的搭接长度)就好。
填充墙多长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要求:墙长大于5米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在框架、剪力墙、框剪工程中的一些非承重的砼结构,构造柱,过梁等一些在装饰前需要完成的部分,称为二次结构。
填充墙长度多少要设构造柱设置要求
11.2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2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2)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310.2.6约束普通砖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41墙段两端设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要求的构造柱,且墙肢两端及中部构造柱的间距不大于层高或3.0m,较大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240mm×190mm),边柱和角柱的截面宜适当加大;构造柱的纵筋和箍筋设置宜符合表10.2.6的要求。
52墙体在楼、屋盖标高处均设置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要求的圈梁,上部各楼层处圈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圈梁纵向钢筋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HRB335的钢筋,6、7度时不小于410;8度时不小于412;9度时不小于414;箍筋不小于6。
6底框结构的构造柱要求:
710.4.10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上部墙体,对构造柱或芯柱的设置及其构造应符合多层砌体房屋的要求,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81构造柱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240mm×190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910.4.11过渡层墙体的材料强度等级和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04过渡层应在底部框架柱、抗震墙边框柱、砌体抗震墙的构造柱或芯柱所对应处设置构造柱或芯柱,并宜上下贯通。过渡层墙体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芯柱除按本规范第10.3.4条和10.3.5条规定外,砌块砌体墙体中部的芯柱宜均匀布置,最大间距不宜大于1m;
11构造柱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240mm×190mm),其纵向钢筋,6、7度时不宜少于416,8度时不宜少于418。
12框架结构填充墙中涉及到:
136.3.4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41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5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与框架梁之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
16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箍筋宜为5,竖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的缝隙,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的单筋混凝土柱;
173)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18建筑抗震设计中应该考虑的构造柱问题:
19以下内容可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7.3.1各类多层砖砌体房屋,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
21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7.3.1的要求。
填充墙构造柱搭接长度规范要求
植筋深度100mm;绑扎搭接长度为500mm。
计算方法
1、绑扎搭接:在楼板上下各楼层高度的1/6处,柱宽度和500mm取大值,如果是底层大于等于1/3层高,在这个区段内不能把钢筋断开,刚筋的接头率不能大于50%,在那个区段外,刚筋的搭接长度为Lae,接头和接头的距离最好大于0.3Lae。
2、机械连接:非连接区段同上,接头和接头的距离大于等于35d。
3、焊接连接:非连接区段同上,接头和接头的距离大于等于35d和500取大值。
填充墙砌体构造柱施工规范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填充墙构造柱间距要求
100厚填允墙圈梁设置:
当墙长超过5米时,墙顶与梁(板)应采用钢筋连接。当顶结施工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内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体长度大于2倍高度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高大于4m时,与柱连接并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应设置在洞口的半高或上皮处。
高层建筑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要求
1.
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与框架梁之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
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 10,箍筋宜为 5,竖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的缝隙,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的单筋混凝土柱;
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填充墙构造柱钢筋搭接长度
剪力墙水平钢筋搭接长度是多少:
1、当钢筋为HPB235(1级钢)时,锚固长度为27d
2、当钢筋为HPB335(2级钢)时:
(1)普通钢筋d≤25时锚固长度为34d,d>25时锚固长度为38d;
(2)环氧树脂涂层钢筋d≤25时锚固长度为43d,d>25时锚固长度为47d;
3、当钢筋为HRB400(3级钢筋)或RRB400时,:
(1)普通钢筋d≤25时锚固长度为41d,d>25时锚固长度为45d;
(2)环氧树脂涂层钢筋d≤25时锚固长度为51d,d>25
填充墙构造柱钢筋搭接长度的规定?
圈梁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0。
圈梁是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
圈梁通常设置在基础墙、檐口和楼板处,其数量和位置与建筑物的高度、层数、地基状况和地震强度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