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主从盘跳线设置图(主从硬盘跳线如何设置)

1. 主从硬盘跳线如何设置

不知道你是什么联想电脑?

一般IDE接口的硬盘,改变硬盘主从关系是在硬盘接口处设置跳线帽的,设置方法在硬盘背面有说明;如果是SATA硬盘,要进入BIOS进行设置,在BIOS的高级BIOS设置选项可以找到启动顺序和改变硬盘的主从顺序。

2. 笔记本硬盘主从盘 跳线

电脑双硬盘设置主盘和次盘的方法

  一、区分硬盘类型

  1、在阅读本文之前,首先大家要学会区分硬盘。家庭使用的硬盘一般分为两类:IDE、SATA。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接口不同,使用的数据线和电源线明显不同。

  2、老电脑一般使用的是IDE硬盘,使用的数据线是串口式的。

  3、新电脑一般使用的是SATA硬盘,使用的数据线和IDE硬盘明显不同,所以通过数据线可以很方便地区分。

  二、硬盘主从设置方法

  IDE硬盘通过跳线区分主从。

  具体的设置方法,不同厂家生产的硬盘略有不同,具体的请查看硬盘上的说明。

  SATA硬盘主从设置不需要设置跳线,主要是通过电脑主板上的数据线接口决定的。请认真查看每一个接口的说明文字,SATA1的接口连接主硬盘就可以,从盘和光驱插入其他接口就可以。

  要是电脑中使用的是两块SATA硬盘,把主盘插入SATA1后电脑开机速度明显变快,由3分钟提升到了50秒,最重要的是再也没有出现过死机的情况了。

  上面就是双硬盘设置主从的方法介绍了,加了新硬盘一定要进行主从设置,否则电脑会因为冲突导致各种问题。

3. 硬盘跳线设置图解

1、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并选择“管理”,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磁盘管理”,然后对新的硬盘进行初始化(格式化)。在格式化窗口当中,请选择NTFS文件系统,并勾选“执行快速格式化”。

  2、安装TuxBoot和CloneZilla两款软件。前者用于加载U盘镜像,后者的作用是创建硬盘镜像。

  3、插入空白U盘,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并选择“管理”,选定该U盘并将其格式化,并为其指派一个盘符。

  4、开启Tuxboot,在窗口底部找到“选择ISO”选项并点击,然后选择CloneZilla的ISO文件。完成该操作后,请确保加载CloneZilla的是你准备的U盘。

  5、重启电脑并进入BIOS,将首启动项设置成从U盘启动。保存设置后电脑会再次重启,并进入CloneZilla。

  6、选择默认的CloneZilla启动选项,选择键盘语言,选择“Do Not Touch KeyMap”,最后选择“启动CloneZilla Live”。

  7、接下来的弹窗会向你提供“设备-镜像”和“设备-设备”两个选择,因为我们需要将信息从一个磁盘克隆到另一个,因此选择“设备-设备”。选择确认之后,软件会询问你需要使用“新手”还是“专家”模式,我们只要选择“新手”模式即可。随后,CloneZilla的主窗口会询问你想要将磁盘拷贝移动到何处,选择包括磁盘到本地磁盘,磁盘到选择磁盘等,请选择“磁盘到本地磁盘”。

  8、随后你需要在界面当中选择系统所在的硬盘,以及新安装的硬盘,然后点击确认。数据迁移会正式开始。

  9、在迁移开始之前,电脑屏幕会变黑并显示大量警告文字,对此你不必惊慌,因为CloneZilla此时只不过在检查迁移所需的必备条件。如果一切正常,它会弹窗两次来确认你是否真的要继续这一操作。如果你事先已经对系统进行过备份,且两个硬盘的选择没有错误,那就大胆地选择确定吧,你所能碰到的最坏结果不过是恢复系统而已。

  10、最后一次点击确认之后,CloneZilla在弹窗当中计算位图文件和分区位置,随后会自动开始复制数据。整个复制过程视硬盘类型和数据大小而有所不同。

  11、数据迁移完成之后,你就可以关闭电脑并取出旧的硬盘,然后开机进入BIOS,选择新硬盘作为首启动项。如果你是将系统从一块容量较小的硬盘迁移到了一块大容量硬盘(比如128GB到1TB),那你还需要对系统盘(C盘)的大小进行编辑。具体方式是进入Windows系统,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并选择“管理”,右键单击C盘并选择“扩展卷”,然后在弹出的窗口当中将“可用扩展空间大小”调至最大即可。

4. sata硬盘主从盘跳线设置图

正常情况下,SATA硬盘不用设置跳线,也不应该设置跳线。

早前的PATA硬盘,也就是IDE硬盘,因为需要设置主从,确实有跳线设置的问题。而全新的SATA硬盘是一个端口连接一个硬盘,没有主从,不需要进行设置。

SATA硬盘上的跳线区,早期用于解决兼容性问题,后期已经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一般用户是不会用到的,只供厂家测试专用,普通用户不建议进行任何修改。

5. 双硬盘跳线设置图解

首先在硬盘的后面设置跳线,一个为主盘,一个为副盘(硬盘标签上一般有说明)。然后安装在计算机中用一根硬盘数据线连接即可。现在的bios一般都可以自动设置,如不行,在第一次开机时进入bios设置一下(就是手动让bios认识两个硬盘)即可。

6. 串口硬盘跳线设置图解

串口硬盘是不分主从盘的,所以硬盘上面没有跳线,当两个硬盘都是串口时启动顺序是按主板上的SATA1,SATA2,SATA3,SATA4来排例,当串口、并口硬盘混用时优先从串口启动,不管你的并口硬盘跳线是否已设为主盘。

在这里你没有说明你的主板是哪个品牌型号,不同品牌型号的BIOS是有些区别的。如果你确定在BIOS里的设置是正确的,但还是不能从并口硬盘启动,那么在你的主板上硬盘数据线接口附近还有跳线没有跳过来。

7. 硬盘主盘如何跳线

答:硬盘跳线顺序,1.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

2.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

3.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4.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

8. 并口硬盘跳线 硬盘跳线设置图解

一、现在的硬盘都是SATA的,不需要跳线了。

二、只有IDE的硬盘才有跳线的,一般都分为三种跳线设置,它们分别是“Master”、“Slave”、“Cable Select”(简称CS)。

“Master”(主)表示主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一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一 从盘跳线位置。

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它们有主从之分。

“Slave”(从)表示从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

“CableSelect”(线缆选择)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三、80针数据线实际上已经不理睬硬盘上的任何跳线设置,其黑色(或蓝色)一端必须接主板IDE接口,黑色端连接主设备,灰色的一端连接从设备,硬盘使用什么样的跳线都不起作用。

9. 硬盘主从盘跳线图解

说明如下

1.SATA硬盘跳线设置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环节,因此一定要好好看下SATA硬盘上的跳线设置说明,最新的SATAⅡ硬盘多数不用再设置跳线了,而早一些硬盘的很多默认跳线在SATA 150上,限制了SATA 300规格的发挥。

2.关于有些SATA硬盘要把盖帽才能支持SATA2的问题,有些人说要拔掉才能支持,有些就说不用拔。现在就以我的WD SE16 2500KS说明一下。我的买回来根本就不用拔,而且连跳线用的盖帽都没有,直接插上去装好驱动就可以了。

3.SATAⅡ被识别为SATA硬盘,不支持NCQ设备管理器中的相关信息大家一看就明白,因什么有些说要拔掉的原因才能支持SATA2。有些就不用拔。

4.多个SATA硬盘(俗称串口硬盘)同时使用时,不存在冲突的可能性,所以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主从设置。

5.每个SATA硬盘连接在主板的一个SATA端口上,使用专用的通信线路与主板通信,所以多个SATA硬盘同时使用时,相互之间是独立的,没有主从之分。

6.只有老式的IDE端口上同时连接2个IDE硬盘时,才需要设置主从,以便于主板控制器区分通信的硬盘。

10. 老硬盘跳线接法详细图解

硬盘连线有两种,一条为供电线,一条为数据线,供电线两端的接口不同,扁的是接硬盘,大的一头是接电源。(当前稍好的ATX电源都有自带的这条线,可以直接接硬盘);第二条为数据线,两头一样,一端和主板的SATA接口相连,另一端和硬盘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