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账本设置(会计账户的设置)

1. 会计账户的设置

设置账户。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它可以对会计对象的复杂多样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记录,以便取得各种核算指标,并随时加以分析、检查和监督。

复式账户。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会引起资金的增减变动或财务收支的变动,例如以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一方面引起原材料的增加,另一方面引起银行存款的减少;以现金支付费用,一方面引起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引起现金的减少。采用复式记账,就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化和财务收支变化情况,并掌握它的来龙去脉。

填制凭证。填制会计凭证是为了保证会计记录完整、真实和可靠,审查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而采用的一种专门力法。会计凭证是经济业务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对每一顶经济业务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并明确经济责任 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是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卜连续地、系统地、完整地记录经泊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按照记账的方法和程序登记账簿并定期进行对账结账,可以提供完整的、系统的会计资料

2. 会计账户的设置原则有哪些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二者的联系是:二者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是一致的,都是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二者的区别是:1.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它只是规定了账户核算的经济业务的内容,本身没有什么结构,而账户却必须有便于记录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结构;2.会计科目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由政府有关部门对如何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做出的分类规范,具有统一性,而账户则是企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需要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账户在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照用途结构分类。   在会计核算中,账户是分类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重要工具。设置和运用账户,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复式记账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各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依据会计科目开设账户。一方面,应当根据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开设账户,另一方面,应当根据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别开设总分类账户、二级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以全面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各样的核算资料。

3. 会计账户的设置一句

  会计科目不是根据会计账户设置的,相反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  

1、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2、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事先确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4. 会计账户的设置依据是() A 会计对象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按经济特征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同样的,会计科目也是分这六大类。

资产类、负债类等等。

会计科目的名字是不变的,含义也是一样的,具体到每个企业经济活动不一样,要用的会计科目也不一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会计账户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如银行存款科目可以设置A银行B银行等账户。

5. 会计账户的设置方法

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办理各项专用资金的收付。针对不同的专用资金,使用范围也不同,具体如下:

1、单位银行卡账户的资金必须由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该账户不得办理现金收付业务。

2、财政预算外资金、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交易保证金和信托基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支取现金。

3、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政策性房地产开发资金、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账户需要支取现金的,应在开户时报人行批准。

4、粮、棉、油收购资金、社保基金、住房基金、党团公会经费等专用存款可支出现金。

5、收入汇缴账户,只收不付,不得支取现金。业务支出账户,只付不收,可支出现金。扩展资料:专用存款帐户开户的证明文件: 1、企业法人,应出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 2、非法人企业,应出具企业营业执照正本。3、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出具政府人事部门或编制委员会的批文或登记证书和财政部门同意其开户的证明;非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出具政府人事部门或编制委员会的批文或登记证书。4、军队、武警团级(含)以上单位以及分散执勤的支(分)队,应出具军队军级以上单位财务部门、武警总队财务部门的开户证明。5、社会团体,应出具社会团体登记证书,宗教组织还应出具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批文或证明。 

6、民办非企业组织,应出具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 

7、外地常设机构,应出具其驻在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批文。

8、外国驻华机构,应出具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批文或证明;外资企业驻华代表处、办事处应出具国家登记机关颁发的登记证。

6. 会计账户的设置依据是会计要素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每一个账户都有一个名称,用以说明该账户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因此账户的名称必须与会计科目一致。会计科目的名称就是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就是账户应记录反映的经济内容,因而账户应该根据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应地设置。如企业要开设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从需要和科目的特点出发,根据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开设相应的账户,以便于分类、归集、总括和具体、详细地核算数据。

一组或一批会计记录(每一个记录称作一个账户)。这些账户整合起来,就能让企业主和经理人员知道该企业欠他人和他人欠该企业的数目:定期结算后,更知该企业盈亏数额。也是客户在银行开立的各种存款、贷款及往来账户的总称。它是银行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办理资金收付等各项业务,进行记录和反映所设置的一种簿籍。通过银行账户,可以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反映、调节、监督和管理。在中国,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均须在银行开立账户,通过银行账户办理信贷、结算和现金存取业务。

扩展资料:

每个账户起码要划分出两个方位: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这是一切账户的基本结构。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账户的基本结构可简化为左右两方,即“丁字形” 账户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在借贷记账法下,其左方一律称为“借方”,其右方一律称为“贷方”。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应同时具备以下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即记载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3、增加方和减少方的金额及余额。

4、凭证号数,即说明记载账户记录的依据。

7. 会计账户的设置为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资产负债表》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构成;《利润表》由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构成。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是会计报表的具体组成项目。但是构成会计报表的主框架是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是在会计要素在框架下的具体科目。

8. 会计账户的设置依据是什么

  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信息的载体。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具有—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方面:会计凭证与会计帐簿的关系:  会计凭证,会计账户,会计账簿是相互联系的,不可缺少的,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才可以登账,特别强调记账凭证实质是确定登录账簿类型及方向。  第二个方面:会计帐簿与会计账户关系:  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不能独立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账户中完成的。因此,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其内在真实内容,二者间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第三个方面: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账户之间是基础递进关系,相辅相成,不可舍其一而成立。

9. 会计账户的设置高校说课基础会计中国人民大学

教师资格证报考是不限制专业的,但是最好还是考一个和自己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比较好。你是学会计专业的,可以考中职的财务管理或者会计专业,这个是最对口的了,或者你看自己擅长哪科,可以考小学初中的擅长的学科。

最好是会计,这样说课比较方便,其它任何专业都可以

10. 会计账户的设置原则

设置账户是设置科目和账户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也是设置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即会计基本等式所体现的平衡关系原理,是设置账户,进行复试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因为,会计基本等式,是有加就有减,有进就有出,永远体现的是平衡原理,据此,复式记账和会计报表才会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