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硬盘有什么参数(电脑硬盘有什么参数组成)

电脑硬盘有什么参数组成

台式机硬盘一般320G、500G或以上。尺寸大小方面,普通台式机硬盘一般为3.5寸机械硬盘。

1.容量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MiB)或千兆字节(GB/GiB)为单位,1GB=1000MB而1GiB=1024MiB。但硬盘厂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统,就依旧以“GB”字样来表示“GiB”单位(1024换算的),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

2.转速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高转速硬盘也是现在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4200rpm、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10000rpm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甚至还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温度升高、电机主轴磨损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负面影响。


硬盘参数是什么

机械硬盘中的16MB/32MB,指硬盘自身的高速缓存而言。

就象CPU中的一、二、三级缓存一样,提高数据读写性能。


硬盘上的参数是什么意思

硬盘的性能指标:

一、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二、转速

转速(Rotation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

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三、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以下。

四、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五、缓存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扩展资料

硬盘保养注意事项

1、读写忌断电

硬盘的转速大都是5400转和7200转,SCSI硬盘更在10000到15000转,在进行读写时,整个盘片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中,如果忽然切断电源,将使得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从而导致硬盘出现坏道甚至损坏,也经常会造成数据流丢失。

所以在关机时,一定要注意机箱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没有闪烁,即硬盘已经完成读写操作之后才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关闭电脑。硬盘指示灯闪烁时,一定不可切断电源。如果是移动硬盘,最好要先执行硬件安全删除,成功后方可拔掉。

2、保持良好的环境

硬盘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有时候严重集尘或是空气湿度过大,都会造成电子元件短路或是接口氧化,从而引起硬盘性能的不稳定甚至损坏。

3、防止受震动

硬盘是十分精密的存储设备,进行读写操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即使在不工作的时候,磁头与盘片也是接触的。硬盘在工作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容易造成磁头与资料区相撞击,导致盘片资料区损坏或刮伤磁盘,丢失硬盘内所储存的文件数据。

因此,在工作时或关机后主轴电机尚未停顿之前,千万不要搬动电脑或移动硬盘,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此外,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也要加倍小心,防止过分摇晃或与机箱铁板剧烈碰撞。

4、减少频繁操作

如果长时间运行一个程序(如大型软件或玩游戏),或是长期使用BT等下载软件,这时就要注意了,这样磁头会长时间频繁读写同一个硬盘位置(即程序所在的扇区),而使硬盘产生坏道。

另外,如果长时间使用一个操作系统,也会使系统文件所在的硬盘扇区(不可移动)处于长期读取状态,从而加快该扇区的损坏速度。当然,最好是安装有两个或以上的操作系统交替使用,以避免对硬盘某个扇区做长期的读写操作。


电脑硬盘的组成

1、电脑硬盘是计算机的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港台称之为硬碟,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简称HDD 全名 温彻斯特式硬盘)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2、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早期的硬盘存储媒介是可替换的,不过今日典型的硬盘是固定的存储媒介,被封在硬盘里 。随着发展,可移动硬盘也出现了,而且越来越普及,种类也越来越多.大多数微机上安装的硬盘,由于都采用温切斯特技术而被称之为“温切斯特硬盘”,或简称“温盘”。


硬盘的参数有哪些

(l)转速:转速是硬盘较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因为硬盘读取数据时.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所以转速越快,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目前,硬盘转速有5400r/min、7200r/min和10000r/min,数字越大.速度越快。條萊垍頭


  (2)容量:作为电脑系统的数据存储器,硬盘的容量当然也就成为主要的性能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吉字节(GB)为单位.1G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l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另外.硬盘的容量又有“未格式化容量”和“格式化容量”之分.前者是指硬盘物物理特性的大容t.进行格式化后其容量会适当减小;而后者才是实际可用的容量。條萊垍頭


  (3)缓存:硬盘里缓存的作用与主板上缓存的差不多.同是起教据级存作用。它的用途主要是提高硬盘与外部数据的传输速度。它的大小与硬盘速度也有一定关系,当然也越大越好。以前.市场上的硬盘缓存容量一般为512kB.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都在2MB左右:而SCSI硬盘对性能要求更高。因此缓存更多。頭條萊垍


  (4)平均寻道时间:何谓平均寻道时间呢?平均寻道时间是指在磁盘面上移动磁头到所指定的磁道所需的时间。它亦是衡量硬盘速度的重要指标。许多硬盘的这项指标都在9一10ms之间。垍頭條萊


  (5)单碟容班:单碟容量是仅次于硬盘转速的重要因素。如果你选择大容t的硬盘.就要留意一下这个指标了,因为在硬盘转速相同的情况下.单碟容量大的比单碟容量小的硬盘在相同的时同内可以读取更多的文件,硬盘的传抽速率也会加快萊垍頭條


电脑硬盘参数详解

区分硬盘好坏:

1、空间方面: 空间越大越好。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尽量购买单碟空间大的硬盘,单碟空间大的硬盘与单碟空间小的硬盘相比能力要高多数。

2、硬盘的转速方面: 空间相同的硬盘,根据能力上看,7200 r/min要比5400 r/min有了不小的提高。目前7200 r/min的硬盘为市场流行,而5400 r/min硬盘则那么用于笔记本计算机。

3、缓存方面: 硬盘缓存能力决定硬盘性能高低的一个参数。一般硬盘缓存是物理缓存,这种情况缓存越大越好,现在主流的1TB普通硬盘的话缓存有64M。

4、硬盘寻道时间: 寻道时间是指硬盘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至数据所在的磁道所花费时间的平均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这个时间越低,则产品性能越好。

5、接口类型、接口速率: 硬盘接口类型和接口速率也是对硬盘性能好坏的一项因素。对硬盘影响不是很大。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现在的接口主要是IDE、SCSI和SATA接口。


硬盘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一、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二、转速

转速(Rotation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

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三、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以下。

四、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五、缓存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哪个参数表示硬盘大小

硬盘容量的单位为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目前的主流硬盘容量为60~160GB,影响硬盘容量的因素有单碟容量和碟片数量。许多人发现,计算机中显示出来的容量往往比硬盘容量的标称值要小,这是由于不同的单位转换关系造成的。我们知道,在计算机中1GB=1024MB,而硬盘厂家通常是按照1G=1000MB进行换算的。

硬盘是个人电脑中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其容量就决定着个人电脑的数据存储量大小的能力,这也就是用户购买硬盘所首先要注意的参数之一。萊垍頭條

硬盘的容量是以MB(兆)和GB(千兆)为单位的,早期的硬盘容量低下,大多以MB(兆)为单位,1956年9月IBM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只有区区的5MB,而现今硬盘技术飞速的发展数百GB容量的硬盘也以进入到家庭用户的手中。硬盘的容量有40GB、60GB、80GB、100GB、120GB、160GB、200GB,硬盘技术还在继续向前发展,更大容量的硬盘还将不断推出。頭條萊垍

在购买硬盘之后,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操作系统当中硬盘的容量与官方标称的容量不符,都要少于标称容量,容量越大则这个差异越大。标称40GB的硬盘,在操作系统中显示只有38GB;80GB的硬盘只有75GB;而120GB的硬盘则只有114GB。这并不是厂商或经销商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而是硬盘厂商对容量的计算方法和操作系统的计算方法有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的单位转换关系造成的。萊垍頭條

众所周知,在计算机中是采用二进制,这样造成在操作系统中对容量的计算是以每1024为一进制的,每1024字节为1KB,每1024KB为1MB,每1024MB为1GB,每1024GB为1TB;而硬盘厂商在计算容量方面是以每1000为一进制的,每1000字节为1KB,每1000KB为1MB,每1000MB为1GB,每1000GB为1TB,这二者进制上的差异造成了硬盘容量“缩水”。條萊垍頭

以120GB的硬盘为例:萊垍頭條

厂商容量计算方法:120GB=120,000MB=120,000,000KB=120,000,000,000字节萊垍頭條

换算成操作系统计算方法:120,000,000,000字节/1024=117,187,500KB/1024=114,440.91796875MB=114GB。萊垍頭條

简单算法:硬盘容量 /1024*1024*1024條萊垍頭

80,000,000,000/(1024*1024*1024)=74.5G垍頭條萊

40,000,000,000/(1024*1024*1024)=37.25G萊垍頭條

硬盘需要分区和格式化,操作系统之间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安装操作系统时的复制文件的行为,硬盘会被占用更多空间,所以在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和标称容量会存在差异,而硬盘的两类容量差值在5%-10%左右应该是正常的。垍頭條萊


硬盘有哪些型号及重要参数

R9000P 2021使用的硬盘规格为NVMe PCIe 3.0 TLC SSD,具体型号由于OEM厂商的多品牌供货策略,会有不同的型号,比如PM981A。


电脑硬盘有什么参数组成图片

目前使用的硬盘是机械硬盘;其容量由三个因素决定,①单位面积可容下的字节数,②盘片数量,③是盘面积。

硬盘的外形大小是固定的,所以可容下的盘片数量就有限,目前的极限是五片装。

盘面大小也无法随意改变,3.5寸,2.5寸,1.8寸,同一级别的硬盘盘片面积没办法扩大,最可能发挥的就是单位面积盘片可容纳的字节数,这才体现出硬盘厂商的技术能力,最先进的3.5寸硬盘可以在单片盘片上容纳下750GB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