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掀起赴华浪潮!8000位人才来我国工作背后原因是啥?
两年前,日本TBS新闻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科学界重量级人物都流向中国?“人才流失”一词无法概括的现状》”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日本引以为傲的尖端科技人才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其中不乏科技界的后起之秀。的新星。从生物技术到物理学、天文学,这些科学家都是日本科技界的重要人物,但他们却选择落户中国发光发热。
据准确统计,近年来至少有8000名日本科技人才选择来华就业谋生。为什么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更愿意去中国呢?中国的科研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来吸引这些人才?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和专家移民问题出了名的严重,甚至一度在国内社会引发热议,人们疯狂地对科技界进行批评和批评。但事实上,人才流失是世界各国都没有办法应对的棘手问题。长期以来,日本和美国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重后果。
福田敏夫堪称日本国宝级科学家,其科研成果享誉世界。早年在日本某大学担任教授。在此期间,他提出的学术理念始终与日本主流观点相悖。正因为如此,福田敏夫遭受了学界近乎疯狂的排斥和攻击。沮丧之下,他决定来中国表达自己的抱负。
2012年,福田敏夫只身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位全职外籍学者。他结合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纳米机器人中直径最小的人造血管。这些科研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癌症诊断的成功率,让全国无数癌症患者获得了新生的机会。他也因此受到称赞。纳米机器人之父。
藤岛明现年81岁,曾是日本著名光化学家、东京理科大学前校长。他曾经是光催化剂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一度被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2003年,藤岛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来华四十年来,藤岛明累计培养了38名中国学生,为中日科技交流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他还荣获2019年中国政府友谊奖。
2021年8月30日,藤岛晃带领研究团队全职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在日本和中国学术界引起巨大轰动。上海科技大学也计划投资数亿元围绕他建设一个研究院。如果他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我想这也是藤岛明愿意来中国从事科学研究的原因之一。此外,80岁的日本神经病学家御小柴克彦也选择在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担任教授。日本土木工程专家上田贵门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2019年也选择考入深圳大学。工作
除了日本之外,美国科学家大卫·布雷迪也选择了投奔中国。 Brady 与美国国防部合作开发十亿级像素技术。一旦研制成功,将为美军提供巨大帮助。
但当布雷迪的研发进入瓶颈期时,美国国防部对他失去了耐心,选择撤回向布雷迪承诺的全部投资。一怒之下,布雷迪选择将研发团队带到中国,并得到了中国的大力帮助。
事实上,我国也对布雷迪的亿级像素技术非常期待。由数十亿像素构成的相机将遥遥领先于世界。所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终,布雷迪不负众望,成功研发出十亿级像素。这项技术的经济价值达数千亿,代表了人类科技的巨大进步。美国国防部现在肯定后悔不已。在里面。
据日本外务省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在华工作的日本研究人员约有8000人。 2014年至2017年,日本研究人员在华停留超过1个月的人数连续四年增长25%。 %,到 2018 年已有 18,460 人。
这么多人才来中国从事科研,日本本土人才可能也有这么多吗?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日本的顶尖人才其实非常稀缺。近十年来日本的博士生数量减少了10%。 2003年该校博士生有12000人,2018年只剩下5963人。
日本民众对于国内人才流失问题也沸沸扬扬。愤怒的人们严厉惩罚了“背叛”选择的科研人员。然而,民众的热情却永远无法改变日本科研人员流失的严重问题。
首先,日本目前的科研环境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他们对学者的标准太严格了。服部茂幸是一位来华七年的日本年轻科学家。他亲自表示,在日本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至少需要十年的研究。这对所有年轻科学家来说都是一次漫长的考验和折磨。 。
此外,由于日本政府的财政限制,企业往往需要新技术、新产品来提高竞争力,因此集中选型计划是日本政府投资的主流。所谓集中选拔,应该主要支持少数成本回报快、竞争激烈的项目。这些项目的主要服务期限为3-5年。然而,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很容易走弯路,伟大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因此,日本的一个项目很容易进展到一半,却突然失去政府资金支持,导致中断、搁浅。这将极大挫伤日本科研界的兴奋和热情。成就感也会给年轻科学家带来困惑和沮丧。
例如,2010年鸠山政府希望将超级计算机项目的资金削减15%。毫不奇怪,这引起了日本科学界的强烈反对。然而,考虑到超级计算机可以通过从国外进口来补偿,政府是最终决策者。最终,鸠山政府在一片谩骂声中切断了对计算机的资助。日本全球最大超级计算机因此遭受重大打击。
二是日本科研人员对中国社会和科研环境的了解。近年来,中国科学界在全球工程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报告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虽然普通人不会读这些论文,但日本科学家却读了它们。这些论文有助于了解中国的科研环境,思想启蒙大大降低了进入中国的阻力。
然后是科研经费。日本媒体曾指出,中国的科研经费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13倍,但日本的科研支出却停滞不前。截至2019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是日本的三倍。
日本大学的研究经费不增反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2001年至2017年,日本大学研究经费减少了1.5%。尽管安倍在2012年上任后曾喊出“让日本成为创新的摇篮”的口号,但事实上,在安倍执政期间,日本的科研经费减少了5%左右。
我国当前的科研环境可谓宽松、优厚。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政策,无论是创新体系还是科研经费都有了很大的完善和提高。 2016年,我国科研经费比2000年增长13.5倍。2020年,科研经费突破2.4万亿元,2022年,经费为30.87亿元。
我国的科研项目很多,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有能力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为各种项目保持很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可持续性。性很少半途而废。
我国目前的科研环境虽然称不上世界上最好,但足以吸引国外顶尖人才来华学习。不过,网上也有人好奇,日本人是否打着科学研究的旗号,在我国进行不为人知的间谍活动。 。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充分信任部。中日科技交流的繁荣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我们整天为一些虚构的事情而忧心忡忡,那我们不就成了受惊的小鸟了吗?相反,这会拖累国家科研发展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