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500场一人也开专场温岭有个“爱心电影院”

  曲折的山路,一个又一个弯,台州温岭市城南镇照谷村上洞自然村的山路出了名难走,但城南义工队队长张金华却轻车熟路。

  7月5日,张金华又一次去往上洞自然村,他要在那里放第500期爱心电影,只为留守在村里的6位老人。

  这是一个深藏于大山里的村落。大部分村民都已搬到山脚下,安了新家,但仍有3户人家6位老人没有离开。

  “阿华,阿华……你们终于来了!”刚下车,78岁的金志云老人乐呵呵地迎了上来。听说义工们要来放电影,他早早在村口等候——爱心电影放映6年了,每次张金华他们来,老人们都会像迎亲戚一样在村口接

  晚饭时间到了,老人煮了粥,炒了自家种的蔬菜,摊了土鸡蛋和义工们分享。他们没有多少富裕的物资,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感谢。

  光线忽闪忽闪,山区回荡起悦耳的戏腔,老人陶醉其中。要知道,在山区里,老人们平时连电视都看不上,有场电影看别提多高兴了。

  在一次次的播放中,张金华和团队们的播放设备也在不断升级,最早只有巴掌大的幕布,现在最大的已有6米宽。小礼堂前放不下,金志云阿公用毛竹设计了电影架子,搬到小礼堂后门的草地上。

  张金华开心地告诉记者,这些年爱心电影不断升级,电影流明(相当于像数)更高清了,音响设备也更立体。

  2017年初,张金华和义工来到这里做公益。80多岁的李小春告诉张金华,自己40多年没看过电影,很想再看一次越剧《五女拜寿》。大山深处的留守老人们都有这个心声:非常怀念露天流动电影院,特别喜欢看越剧。

  下山后,他就开始筹划。这个想法得到朋友们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大家捐了电影幕布、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音箱和电缆线圈等设备,成立了“爱心电影院”。

  2017年6月2日,爱心电影院公益项目正式启动,首播就在上洞自然村,剧目便是李小春心心念念的《五女拜寿》。遗憾的是,最想看这部电影的李小春不久前过世了。“第一场电影放得心里很沉重。”这也让张金华意识到,做公益不能等,关爱老人的步伐要加快。

  “今天是爱心电影院放映的第500场,我们特意安排到这里来放,就是为了表明爱心电影扎根大山的初心不变。”张金华说,无论以后800场还是1000场,还是会以服务大山里的留守老人为主。

  除了疫情期间停放了7个月,6年时间里,“爱心电影院”走遍温岭的山村海岛,共计出动义工1732人次,放映时长超2220小时,观影人数近3万人次。

  张金华手里有5块尺寸不一的幕布,根据每次观影的人数来挑选用哪一块。最大的300寸,可以满足上千人观看,最小的那块只有30寸,这是他为一些特别人群准备的,用来播放个人专场用的。

  尽管义工们在村里放了很多场电影,但金阿婆一次都没机会亲临现场。得知老人的遗憾后,张金华就把“爱心电影院”搬进阿婆家,为放了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专场。

  此外,张金华还为城南镇大山深处小尖头山头金小冬夫妻专场放映,为林岙村重度残障人士高荣标、高兴根兄弟专场放映……张金华表示,爱心电影院的定位就是可以为一千人播放,也可以为一个人播放。

  目前,爱心电影院邀约不断,给义工和这个公益项目提供了无穷的动力源泉。很多申请都突破了城南镇的区域,远至松门的海岛,玉环的清港镇……

  “爱心电影院”的善举感染了许多人,其他义工和爱心人士纷纷前来学习和复制。松门义工队、横峰义工队、温岭市益善好人理想者服务中心等前来学习和复制爱心电影,也给当地留守老人放电影。最远的是杭州市富阳区众行公益服务中心的理想者们特意驱车前来,向张金华交流学习爱心电影院的经验,并拷贝爱心电影回去在当地推广,给富阳留守老人带去欢声笑语。

  “我希望我们的爱心电影院不光在城南,希望能走出温岭走出浙江甚至走向全国。”张金华表示,希望爱心电影院在更多地方推广,给更多留守老人带去欢乐和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