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科学家加盟中国大学曾培养出3位中国院士
近日,日本著名科学家藤岛昭携研究团队加盟中国大学的消息引起中日两国关注。据日本主流媒体《每日新闻》9月2日报道,“光催化”领域权威人物、数次获诺贝尔奖提名的日本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已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据上海理工大学官网8月31日消息,藤岛昭教授及其团队聘任仪式于30日举行。仪式上,藤岛昭院士表示,非常感谢上海理工大学的接纳,使自己及其团队有幸成为上海理工大学大家庭的光荣一员。他将带领团队尽快熟悉新的环境,与学校相关科研人员一起在光催化相关研究领域及产业发展做出好的成果。
公开资料显示,藤岛昭生于1942年。1967年,进入东京大学的藤岛昭因为与导师本多健一共同发现了二氧化钛单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现象,即“本多-藤岛效应”(Honda-Fujishima Effect),开创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1971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2003年,藤岛昭从东京大学退休,担任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席一职,同年他还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每日新闻》称,多年以来,藤岛昭一直致力于培养各国留学生。在与中国持续交流的40年间,藤岛昭培育了38名中国留学生,其中3位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流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更因此荣获2019年度的中国政府友谊奖。
《每日新闻》报道称,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其顶尖学者“出走”中国,堪称是日本“智慧流失”的标志性事件。
“出走”原因部分是科研经费不足,这也是近年困扰日本研究者的问题。2004年,日本大学的法人化改革导致日本国立大学直接从政府财政获得的经费大大减少,这导致了日本大学的部分研究项目出现了不确定性,而青年学者则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大学在理工科方面实力突飞猛进,引起了日媒的关注。8月15日,日本《现代商业》杂志就曾发表标题为《中国大学在“工科专业排行榜”上突飞猛进,超越已退出制造领域的美国》的专栏文章。文章援引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表的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数据,认为在各种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学排名大幅提升令人刮目相看。中国的快速发展,有更多合适的的工作岗位,给科研人员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
这些年,我国重视科研,重视人才,尤其是“高精尖缺”人才,科研环境也越来越好,报酬更加丰富。据中国法院网报道,2013年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2020年投入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再创新高。
我国对引进外籍人才也给与诸多优惠政策和便利。2019年7月,新华社发文,我国将对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申请办理在华永久居留便利。据了解,从2019年8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12条移民与出入境便利政策,涵盖扩大外国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对象范围、放宽签发长期签证和居留许可的对象范围、拓宽外国人才引进对象范围、提高外国人服务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
菲尔兹奖得主全职入职清华。2021年06月25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为考切尔·比尔卡尔颁发“清华大学教授”聘书。考切尔·比尔卡尔生于伊朗,英籍数学家,曾任剑桥大学教授。作为中国引进的首位非华裔菲尔兹奖得主,他全职入职清华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2018年,比尔卡尔获得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为何会选择清华大学?比尔卡尔在采访中说:“选择加入清华大学有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清华是一所很好的大学,中国和清华的数学也越来越强。”
“微纳机器人之父”福田敏男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作。公开资料显示,福田敏男,日本国籍,机器人学专家。1948年12月生于日本东京。1989年开始担任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2012年开始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2017年11月当选外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一次采访中,福田敏男说,一路走来,有三个奖项在他心中颇为珍视。一个是2010年IEEE总部颁布的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最高奖“终身成就奖”,它被视为机器人领域的“诺贝尔奖”;还有一个是2014年由李克强总理颁发的中国政府“友谊奖”;同年,他还获得了被誉为“日本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紫绶褒章奖。
如今,我国很多高校和企业,都能看到外籍专家的身影,还有相关的报道。2019年,新华社发文,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创新创业的理想栖息地。2018年中国累计发放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33.6万份,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经超过95万人。这些外国人中,就有引进的专家。(资料来源:环球时报、新华社、清华大学网站、北京理工大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