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这个发达邻国的国宝级科学家为何争着投奔中国?
近日,日本“国宝级”科学家、国际上被誉为“光催化之父”的藤岛昭前不久率研究团队加盟上海理工大学。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日本新一轮人才外流的恐慌。
近年来,多位日本科学界重量级人物选择加盟中国大学。日媒发现,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想要继续研究”之外,中国优秀的科研环境也是他们作出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日新闻》、TBS新闻等日媒反思称,伴随着资金与经费不足等原因,日本国内学术研究环境逐渐恶化。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研发费用在20年间增长了约13倍,但日本的研究经费几乎不变,仅为中国三分之一。
在11月7日,日本“TBS新闻”刊登了一篇题为《为什么科学界重量级人物都流向中国?“人才流失”一词无法概括的现状》的文章。
藤岛昭今年79岁,是研究“光触媒”(也称光催化剂)的领军人物,一直被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他长期致力于半导体电化学研究,包括光与无机材料及有机材料的相互关系、光诱导的亲水性的相关现象、光功能性质的纳米结构材料等,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学者,2006年至2008年,担任日本化学会会长,2003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与中国持续交流的40年间,藤岛昭培育了38名中国留学生,他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流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更因此荣获2019年度的中国政府友谊奖。
此前,《每日新闻》报道此事时曾提到,上海理工大学预计将围绕藤岛昭新建研究所。新研究所的资金规模预计将为数十亿日元(折合数亿人民币)左右。
对此,日本政府也感到了危机。为了缓解经费不足的窘境,日本政府近期开始发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8月承诺,将扩大对科研的投入,为日本大学提供10万亿日元(约881亿美元)的基金,旨在建立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对此,TBS新闻表示,日本今后是否能吸引优秀学者,建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研究机构,还需要看接下来具体的政策。
此新闻一出,立马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近几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内学术氛围越来越好等原因的功劳:
网友一:一口吃不下一个胖子,之前中国大学根本没什么吸引力,留学生也得靠全额奖学金,空调单间,甚至主动安排语伴来吸引来,现在能吸引到实力这么强的科学家还是说明中国大学吸引力变强了(不管是资金还是科研环境),不过还是要继续努力,抹杀学术体系内的学阀势力,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给予科学家和学生,这样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全世界的人才来中国搞科研,争取也能像美国那样吸引全世界学术人才趋之若鹜,也能留住我们自己的像颜宁这样的高科技人才。
这件事可以很明显地说明,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比日本好,不然别人不可能舍弃自己的家,舍近求远。所以,日本需要反思;中国需要总结经验,继续保持这种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才。
网友三:这是必然的趋势,日本再怎么反省都改变不了这个趋势。科研投入是以产业为基础的,很多人老是抱怨我们基础科研投入不足,其根本原因其实是产业技术和规模不能支撑展开大规模的基础科研项目,简而言之就是缺钱。
当我们的产业技术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产业本身会自我驱动,向产业相关的基础科研领域投入。产业利润部分也会用于产业不直接相关的基础科研领域。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国家虽然比我们发达,人均比我们高,但我们产业现在已经慢慢追赶上来,技术水平和规模已经能够支撑形成自驱投入,甚至还有余力投入理论研究,这种情况下,人才吸引力自然就变强了。
2.曾经我们国家以爱国主义的号召,有了钱学森邓稼先等优秀科学家回国。对于他们来说,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回国,是一种牺牲精神。
3.今天,我们对科研的投入,使我们名正言顺地吸收世界优秀人才,这是划时代的进步。也正因如此,我国的人才培养,正式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4.随着新冠疫情下的世界,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安全的生存环境,在强大的资金加持下,我相信未来足以与美国在全球开展人才争夺。
文章的最后,小编也是认为日本科学家不断流进中国的原因是近几年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实力强大,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重;国内繁荣昌盛,社会风气好,再加上中国重视科研人才,给予大量人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祖国正在不断前行不断发展,而我们作为普通人能不努力吗?不进则退的时代,我们大家只有努力了,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读者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或者意见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当然也可以登录问卷网发布属于您自己的问卷调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