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领域华为隐秘出手又一万亿赛道
中科海钠成立于2017年2月,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储能体系-钠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其创始人、董事长胡勇胜,另一个身份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数十年的科研积淀,也是这家公司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来源——目前中科海钠已经拥有20余项钠离子电池核心发明专利,其中包括多项PCT国际专利。公司的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到145 Wh/kg,是铅酸电池的3倍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华为哈勃两周之内两次出手了。就在前几天,华为投了另一电池“独角兽”——卫蓝新能源。据深圳一位PE投资人透露,卫蓝新能源估值已经有人开了150亿元人民币,暴涨惊人。
中科海钠和这家公司不仅同样脱胎于中科院,而且背后都站着同一个人——被称为“中国锂电第一人”的陈立泉。
这位82岁高龄的院士,也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导师。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在中科院从事电池研究,成为国家863计划二次锂电池专题负责人。
2011年,出于对钠离子电池的看好,和学生胡勇胜开始着手研发,于2017年创办了中科海钠。2016年时这位高技术人才又被中科院的同事们拉着一起创办了卫蓝新能源,从事固态锂电池的研发——毕竟对于这种高技术领域,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
这让人想起了“卖铲子的故事”——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兴起了一波淘金热,引得无数人趋之若鹜。不过,绝大部分淘金者最终一无所获。而为这些淘金者提供各种生活、生产服务的人,比如卖食品和水的、提供住宿的、卖挖金矿的铲子的,却因为需求大增赚到了许多钱。
虽然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汽车和手机确实有些许重合之处。但是于企业而言,从零开始进入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行业绝非易事;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这种烧钱的行业,即使是龙头巨贾也需要好好掂量掂量,事情能不能成还只是未知之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车企们的“军备竞赛”日趋激烈,相关配件的需求必将水涨船高。相比靠真金白银从无到有堆出整车,利用“卖铲子”的思路无疑能赚到更稳妥更肉眼可见的钱。
让我们再回到电池这个话题。为何华为要投资中科海钠,这家与目前主流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走截然相反路线的公司?
虽然锂离子电池在以前的电池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电池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
随着电动汽车及规模化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锂的需求量逐年递增,然而锂在地壳的储量不高(0.0065%),且70%的锂集中于南美洲。
而我国80%的锂资源供应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比石油还高,“卡脖子”风险十分突出。所以寻找无资源限制的储能技术方案来应对规模储能需求势在必行。
反观钠离子电池,由于钠资源非常丰富,价格便宜,海水中有取之不尽的钠元素,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我们的对外依存度,而且表现出更强的经济性——锂电池的价格大约为0.6元/Wh,钠离子电池的价格只要0.4元/Wh。
尤其是这两年,锂电池原材料价格飞涨,碳酸锂均价从30万元/吨涨到50万元/吨的背景,让钠离子电池正式赢得了大众的高度关注。
此外,相比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方面更胜一筹。中科海钠董事长胡勇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展示过一段了钠离子电池安全检测视频——
工作人员先用仪器检测电量,结果显示这是一颗满电的产品;再把电池包剪开放入水中,气泡缓慢冒出来,但没有出现剧烈的化学反应。但是在试验中看,锂电池遇水就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此外,钠离子电池在针刺时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经受短路、过充、过放、挤压等试验,也不起火燃烧。
因此,钠离子电池的推广,无论从还是产品安全方面都拥有巨大优势。加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的提出,钠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赛道——
工信部表示,“有关部门支持促进性能优异、符合条件的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电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领域加快应用,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科技部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并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列为子任务,以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低成本化,提升综合性能。
就连凭借锂离子电池起家的宁德时代,也决不肯错过这一趋势。2021年12月,宁德时代已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已经启动,最终将在2023年左右形成基本的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海钠胡勇胜对钠离子电池的布局,是在十多年前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上风的时候就开始了。2011年胡勇胜在中科院物理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立泉院士,在此期间看到了钠离子电池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等优势,因此定下了“做用户最需要的钠离子电池,这辈子只做这一件事”的目标。
未雨绸缪时的布局,让中科海钠抢占了赛道的先发优势,成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开发的企业,率先实现了先进技术的商业化。目前其产品已经在低速车、两轮车和5G基站领域率先开启应用。
2017年底,该团队研制出48V/10Ah钠离子电池组应用于电动自行车;2018年,该团队研制出72V/80Ah钠离子电池组,推出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电动汽车。2019年,中科海钠推出全球首个100千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首次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上的示范应用。
想当年,曾毓群就是靠着小小的电池成为“香港首富”,宁德时代也因为坐拥万亿市值,江湖人称“宁王”。
然而“天下苦宁德时代久已”。这两年宁王称霸市场的局面正在逐渐改变,新势力接连出世,激烈的厮杀正在拉开序幕。
而中科海钠拿到融资,只是中国动力电池赛道火热的一个缩影。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愈发火热,动力电池的市场热度也在不断攀升。2021年以来,这一赛道诞生了很多大额融资——蜂巢能源、中创新航、辉能科技、欣旺达汽车电池.....这些独角兽公司来势汹汹,融资一笔比一笔凶猛,蔚为壮观。
以中创新航为例,截至目前公司共进行了三轮融资,累计超120亿元,投后估值超过600亿元,背后不乏金坛投资、厦门创投和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的身影。前段时间正式提交赴港上市申请,将筹集高达15亿美元资金,有望成为2022年至今港场最大规模IPO之一。
另一家电池公司蜂巢能源的发展同样迅猛。资料显示,公司在2020年、2021年分别进行了Pre-A轮、A轮、B轮和B+轮融资,融资金额分别为10亿元、35亿元、102.8亿元和61.5亿元,累计融资金额209.3亿元,投资人包括四川能投、国投招商、国家科技引导基金和上海国盛等。目前,蜂巢能源投后估值已达到460亿元。
总而言之,天下没有永远的神话。当年的宁德时代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而已,那么这些独角兽中会藏着下一个“宁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