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开始质疑这位90后女博导了
12月9日,有媒体写了篇两千多字的女博导的文章,接着,该文就被各大媒体转载。文章讲的是一位90后武汉女孩,华中科技大学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玥。
有人看此文感叹自己来人间是凑数,比如我。有人则是越看越糊涂,甚至开始拿起放大镜,边吃瓜边质疑。
原文称,“2008年,她怀揣着对化学的热爱,以高考湖北省理科前800名的好成绩,选择了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网友们发现,那年湖北是先出分数成绩,后填志愿。根据公开的《2008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理科)》,该省排名第802名的考生成绩为638分。既然胡玥排名是前800名,那么她的分数应该超过638分。
这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2008年高考,她在湖北的排名是前800名的话,那么理科成绩就要超过638分。但华东理工大学,2008年录取的湖北理科考生中,最高的分数是626分。
还有网友也纳闷,湖北理科前800名的成绩,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择比华东理工大学更厉害的大学,她怎么会去这所学校?
原文称,“胡玥对科研的兴趣启蒙于外公。她的外公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浙江大学,一直从事化工相关工作。儿时,胡玥常常会去外公的实验室,看着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在外公的操作下变成各样的颜色,逐渐萌生了化学兴趣。”
一些网友就一直猜测,她的外公年纪应该很大,能从浙大硕士毕业,如今应该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了。所以她的外公到底是谁?
还有些眼尖的网友说,让小孩子进实验室难道不危险?不知道这稿子里提到的实验室是不是高校实验室,反正高校实验室是严禁外人进入的。
原文称,“大二时,胡玥在田禾院士和花建丽教授的支持下,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级优秀项目奖,并且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获全国二等奖。”
我查了一下,胡玥拿到这个节能减排大赛二等奖的时间,是在2011年的8月,项目名叫《新型硅离子液体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田禾的科研,按照中国科学报的描述,他是“国际上最早开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的人。大概率是,田禾的学术研究能力,帮助这个项目获奖。当然,这是代表学校参赛,科研大神指导也是正常现象。
胡玥获奖是在2011年8月。而田禾选为院士的时间是在2011年的12月。也就是说,田禾在支持胡玥搞研究拿到比赛奖项时还不是院士。
原文称,胡玥到了大四,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拿到了公派留学奖学金,直博到爱丁堡大学,读博期间,拿到一个弗雷泽·司徒塔特奖,这是该奖项成立以来首次授予亚洲人。她在读博期间,胡玥在多个太阳能电池器件领域的世界知名课题组进行过短期交流。
在英期间,将“吃喝玩乐一条龙”的故事分享到网络,追寻哈利·波特在英国的足迹,成为“穷游网”签约旅行作家;当上爱丁堡大学宿舍管理员,为国际学生之间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跑前跑后。
原文称,2016年胡玥博士毕业后,到了华中科技大学,5年来,胡玥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21篇。目前,Google Scholar引用3000余次,4篇论文入选过ESI高被引论文。
文章讲的是她加入华科后发表的论文。而有眼尖的网友查到了她在入职华科前发表的论文。一共有4篇论文,四篇分别为:
涉及化工专业领域,外人难以判断。不过翻看知乎的网友的评论,大部分人的意见是,这样的论文水平并不高。
进入华科后,胡玥论文研究工作高产。按照原文的描述,5年60多篇SCI论文,平均一个月一篇。如果只算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21篇SCI论文,平均也是3月一篇。
而知乎一位ID为“胡波”的网友,借助学术搜索工具scopus、web of science 发现,从2012年至今,胡玥一共发表了110多篇论文。而这位网友通过分析发现的结论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