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取消标配充电器 配件厂商迎来春天?
简言之,没有了标配充电器,消费者自然有购买需求,销售手机充电器等手机配件的商家们或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多得一杯羹。
“苹果、小米等手机厂商取消了充电器,顾客买了手机需要另买充电器,这样就给了大家竞争机会。”在广东从事手机配件批发业务的金楠(化名)告诉央广网记者。
同样在广东做手机配件生意的胡威(化名)则把业务聚焦在苹果手机,批发零售苹果手机充电器、AirPods、PD快充等。他告诉记者,“iPhone13很快发布,会带来一波生意。”他还表示很看好手机充电器和蓝牙耳机的未来,“因为越来越多的手机取消了充电器和耳机插孔。”他说道。
实际上,从手机配件行业品类来看,充电器或只是其冰山一角;金楠和胡威所在的厂商也只是众多手机配件企业中的沧海一粟。
记者梳理发现,手机配件大体可分为内置手机配件和外置手机配件两类。内置手机配件包括液晶屏、触摸屏、机壳、电池、耳机、充电器、摄像头、开关键、锁键、触摸笔、数据线等;外置手机配件包括手机壳、保护膜、挂绳、手写笔等。具体来说,充电器、数据线、移动电源、手机电池也可划分在电源类配件;有线耳机、蓝牙耳机、音箱等则可归为耳机试听类。此外,还有手机壳等壳套保护类、外接镜头等外设拓展类,以及手机挂件等饰品配件类。
据天眼查数据,我国目前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手机配件”,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手机配件相关企业数量近49万家。其中,近7成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的手机配件相关企业最多,有近14万家,占比29%。
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格局也日渐清晰。概括来说,当前手机配件行业可分为三个梯队,呈金字塔型分布。位于金字塔尖的第一梯队,是以品胜、绿联、飞毛腿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手机配件企业;其后是华为、小米等销售手机配件产品的手机厂商;在金字塔最底部的则是广大手机配件批发商或零售商。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从市场规模来看,“一个公开原则是,基于手机保有量,手机维修市场有其1.5-2倍的市场空间。”他说,“换句话说,当前大多数消费者使用的手机,所对应的数据线、充电器头、手机壳等配件都不只一个。手机没换,数据线的数量可能达到五六条了。”孙燕飚解释。
在孙燕飚看来,上述“金字塔型分布”的划分较贴切地概括了当前国内手机配件企业的现状。他同时指出,手机配件行业企业数量在增加的同时,市场也正经历一番大浪淘沙。
以金楠为例,他们的产品覆盖适配iOS和安卓系统的数据线、充电器、蓝牙耳机和移动充电宝等。“我们是自有品牌。3C充电器单头批发价10元/个,安卓系统套充(充电器头+USB线元/套,苹果Type-C套充15元/套。”金楠介绍道。
金楠还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充电器都是经过3C认证的,“不是3C认证的产品会被查”,他说。
这一说法也经胡威得到了印证。他告诉记者,他们所生产销售的是苹果手机配件为“1:1产品”,即(看上去)与正品一模一样的高仿品。“不贴牌,印苹果的标志。”胡威表示,“我们以出口国外市场和国内实体店为主,线上容易被举报。”
据此前报道,2020年11月19日晚,根据权利人投诉,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光明监管局联合门,对位于玉塘街道、凤凰街道、新湖街道的三处涉嫌生产假冒苹果手机数据线及TWS耳机的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初步估算,此次行动查获涉案货值超千万元,相关涉案人员达十余人。
据胡威介绍,其“1:1产品”与正品的价格多差达10倍。“AirPods2代、3代的批发价分别为50元/个、3代65元/个。充电器头在品质上存在差别,相对差一点的,一套充电器批发价是30元,好一点则43元一套,都带系列号,和原装一模一样。”胡威告诉记者,他十分看好蓝牙耳机和充电器的市场前景,“因为越来越多的手机取消了充电器和耳机插孔。”他说。
孙燕飚告诉记者,由于门槛低、利润高,“卖手机不赚钱、卖手机配件才赚钱”几乎已成为行业共识。而与之并存的则是产品价格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
“苹果公司有授权的供应商,华为、小米也有认证体系。但目前市面上未经授权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占了较大的比重,主要从深圳华强北出货。”孙燕飚表示,非认证产品的价格优势是其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便宜比品牌更得人心。
“但随着快充技术的迭代,未经授权的非法经营经销商所售的充电器,能否真正实现快充仍需画个问号。”孙燕飚补充道。
工信部日前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的二手手机存量累计超过20亿部,仅2020年产生的废旧手机就超过5亿部。不过,这些手机中仅有2%经过正规渠道回收处理。回收率低,或与消费者担心手机中的个人隐私容易被泄露有关。如何进一步规范二手手机回收市场,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隐私?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安全?这不仅需要监管机构的的严格管控,还需要产业链上的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以及其他环节共同维护。
以环保为名,苹果、小米等手机厂商相继取消标配手机充电器。这不见得会给消费者带来多大的“充电焦虑”,却可能让手机配件商们看到一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