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倌张二清“牛起来”的小日子
天刚刚亮起来,离石区吴城镇陈家塔村村民张二清已经在自家牛棚里忙起来了,风和日丽,正是牛外出散步吃草的时间。他拿着笤帚耐心打理牛棚外散落的玉米堆。“我去年10头牛卖了3万多元,瞧现在牛犊的这长势,今年收入还能涨!”干完活,张二清领着笔者回到温暖的屋内。“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我这日子过得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个朴实的北方汉子在炕上看着刚照的全家福,笑得格外灿烂。
几年前,这样的日子简直像痴人说梦。2010年,从小身体不好的张二清晕倒在玉米地里,随后查出了甲减。种庄稼微薄的收入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齐,在村干部的帮持下,张二清申请了低保,日子过得紧巴巴,只能勉强混个温饱。就在他发愁生计之际,又查出了糖尿病。
生活的重担像沉重的大石头压在这个朴实的庄稼汉身上,无法干重活,家里的开销让他急得直叹气。“我现在还记得,那是2016年,村里的两个干部冒着雨来到我家。”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村中走访,了解到张二清以前搞过养殖,便帮助他申请到了托管养牛的名额,扶持他发展养殖。走投无路的张二清抓到了救命稻草,积极地和村干部沟通,把四头母牛带回了家。
“在刚开始养牛的时候,村干部们几乎每天都到我家先看牛棚,问我饲养情况、跟我算养牛账,详细问我设施投入、扶持资金怎么用的和牛卖得怎么样。”张二清记忆犹新,现在的他,对养牛这门技术可算是熟门熟路了。在他和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牛的长势十分喜人。
“村里的支书和老会计在牛棚里跟我们拉家常,询问大伙儿养牛的情况,还撸起袖子帮我一起干,国家这么关心我们,我们肯定要好好干!”张二清乐呵呵地说。这阵子,他每天在山上放牛,这个曾经疾病缠身的汉子,生活劲头十足。
近年来,吴城镇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攻坚行动,越来越多的“小特产”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村党支部请来技术员,引入信贷资金,扩种玉米。产业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在吴城镇,村民把养牛产业发展成了脱贫支柱产业。
陈家塔村支部刘志军说,“前些年养牛,老百姓都是在房前屋后零零散散放养,我们也很快意识到了这样会破坏生态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准备搞规模养殖,统一管理,科学规划,往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刘广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