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出学海一哲翁”——记培养出三名中国院士的日本科学家藤岛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东京理科大学一间标明“荣誉顾问室”的办公室,日本著名化学家藤岛昭教授给新华社记者读了一段日文版《论语》,讲述他对中国经典的感悟。
作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收到了正在北京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邀请,却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会。不过,会场上有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他的学生。
藤岛昭出生于1942年。在他70大寿的时候,他的中国们赠了他一首诗:“藤牵桃李三千树,岛出学海一哲翁。鹤鸣年少惊天下,寿长天马正当红。”
1978年以来,藤岛昭先后培养了38名中国留学生。他们中许多人都已是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骨干,其中姚建年、刘忠范、江雷是中科院院士。
“我的中国学生都很优秀,也非常努力。院士是中国科技界的至高荣誉,他们能够当选院士非常了不起,我也非常高兴。”藤岛昭为爱徒的成就骄傲。
这些学生的成就离不开藤岛昭的悉心栽培。刘忠范院士说:“是藤岛昭先生将我领进了科学的大门。”他1993年离开日本回北京大学时,藤岛昭等人送了64箱仪器设备和材料。“当时我自己运不回来,由北大上报到当时的国家教委,协调联系了‘向阳红’号科考船途经日本拉回来的,”刘忠范说,“这些仪器设备和材料一到位,我在北大化学院的实验室立刻成为国内一流。”
藤岛昭推崇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认为这对现代科研人员有启发意义。他虽然不会说汉语,但一直研究日文版的《论语》等经典,并与人合著了《简易科学家语录和论语》《科学家和中国古典名言集》《写给理科生的中国古典名言集》等著作。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藤岛昭喜欢的名句。他说,这是中国留学生教给他的,“但我对这句诗有如下的解释——科学技术(物)的成果(华)如同隐藏在天上的宝物,等待着那些在优秀学习氛围(地灵)里的人(研究团队)来发现”。
1967年,25岁的藤岛昭正在东京大学师从本多健一教授读硕士研究生,发现用紫外线照射二氧化钛单晶表面的水时可分解出氧气和氢气,即著名的“本多-藤岛效应”。这个发现过于超前,到1972年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
“现代光电化学的奠基人”,这是刘忠范对藤岛昭的评价。从他的研究成果衍生出了光电解水、光催化自清洁等多种技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外立面涂料就含有二氧化钛,在光线下有强氧化能力,在有水的条件下能去除污染物,是光催化自清洁技术的典型应用。
成名后,藤岛昭先后担任东京大学教授、神奈川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主席、东京理科大学校长等职务,还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各种荣誉证书塞满了两个展柜。
今年3月,已经76岁的藤岛昭卸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成为“荣誉顾问”。不过在这个年龄,他还是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继续以光触媒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的身份搞科研。他说:“没有给自己设定从研究中退休的时间,只要条件允许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藤岛昭先生在学术上极其勤奋,精力极其旺盛。”刘忠范回忆。他1987年考上藤岛昭的博士,“他当时住得离实验室很远,单程将近两个小时。我们学生当时住的都很近,但每天我们到实验室的时候他肯定在,我们走的时候常常他还没走。我感觉他几乎天天住在实验室,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
不久前,藤岛昭的中国合写了一本书《缘遇恩师藤岛昭,东渡今日佼》,深情回忆与老师结缘的往事。姚建年院士回忆到,他初到东京时住在简陋的公寓里,藤岛昭亲自给他送来了冰箱等家电,还经常邀请他到家中聚会,这种温暖关怀缓解了漂泊异乡的寂寥心情,使他能集中精力到学习和研究上。
刘忠范一直记得“啤酒票”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经常向大学知名教授赠送啤酒票,“我记得一张票能购买4瓶啤酒”。藤岛昭看到学生愁眉苦脸的时候就会问:“是不是实验进展不顺?”然后他就送几张啤酒票,说:“找你的同学,出去喝点酒去,喝完回来接着干活。”他还和学生一起喝酒,酒量不错。
“他培养学生不太管细节,给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度特别大。”刘忠范说,“但是对学生汇报的实验进展,他有非常犀利和敏锐的判断。这种给学生足够空间、同时有很高学术要求的方式,属于精英式的培养模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藤岛昭对记者引用的这两句《论语》,正是他在科研和教育上取得丰硕成果的良好总结。他说:“我认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在于词句言简意赅,有数不胜数的名句直接说出了人生的和道理。”
新华社东京5月30日电(天下人物)“岛出学海一哲翁”——记培养出三名中国院士的日本科学家藤岛昭新华社记者华义张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东京理科大学一间标明“荣誉顾问室”的办公室,日本著名化学家藤岛昭教授给新华社记者读了一段日文版《论语》,讲述他对中国经典的感悟。作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收到了正在北京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邀请,却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