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与华为之间的战争
中兴华为,是中国电信设备行业中为数不多的、真正全球化的企业,是所有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有人把他们称为“中华双子座”。因为都根植于深圳,而且成长的路径以及业务的相似,它们被人称为“同城兄弟”、“中华兄弟”。 熟悉华为和中兴的人都知道,这对兄弟的关系并不融洽。华为和中兴的产品趋同,它们几乎无法彼此绕开,所以两家的竞争关系无法避免。两家在竞争中还经常差枪走火、互为被告,闹上法庭对簿公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中兴的掌门人侯为贵看上去像一个退休的老工程师。说话慢条斯里、温文尔雅的。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话不多。从他的举止言谈不难联想出,为何外界会赋予“牛文化”的企业形象。华为的掌门人任正非看上去像一个老农民。他经常以农民自居,有时候憨憨地一笑, 满脸的皱纹骂起人来,满嘴的:妈的巴子,乌龟王八蛋。任做事快、准、狠。任常教导大家工作要有狼性,要想打仗一样,具有攻击性。当牛遇到狼,可谓棋逢对手,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中兴与华为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冤家”,是电信制造业内的“德比大战”。他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展开血拼,在国际市场亦互不相让,杀得血腥。华为打入国际市场更早,领地也更广,中兴则亦步亦趋,试图虎口拔牙,双方在印度、尼泊尔、俄罗斯等多个战场展开正面交锋。
2004年印度国有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MTNL公司工程竞标,华为和中兴同时参与。此间,中兴指责华为没有资格投标,华为则称中兴试图破坏其在印度市场的形象。最终华为以34.5亿卢比的最低价胜出。2005年4月,中兴获得尼泊尔电信100万线建设合同。但中兴尚未来得及高兴,华为已经就中兴的低价抢单行为将其告到了中国驻尼泊尔使馆商务处。2009年8月29日,在海南电信多名中兴人员将现场唯一一名正在测试的华为员工掀翻在地,并对室内设备等进行拍照,中兴认为,在自己进行网络测试时,华为对其进行了信号干扰。2011年,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发起对中兴专利和商标侵权的起诉。不久之后中兴立即在中国针对华为侵犯其LTE提起了反诉。华为和中兴的战争是全方位的,从市场到研发,当然还少不了间谍战和情报战。双方都向对方安插了卧底。华为高层会议刚开完,会议精神还没传达,中兴的高层领导就拿到了会议纪要。当然华为同样也会马上知道中兴高层会议的内容。不仅如此,市场中还流传一些更为令人吃惊的故事,据说中兴曾雇佣网路打手公司,通过制造舆击华为。包括员工,海外案,裁员等多个负面事件,均系中兴指使网络打手公司所为,给华为制造各种障碍。
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在竞争中图发展,是公司之间的行为,无可厚非!然而,中兴和华为之间表现出来的相互诋毁、价格战之类的内耗,让人倍感忧虑。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兄弟之间何苦要如此,若两家老是在价格战上做文章。迟早会斗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在刚过去的2012年,中兴由于在海外市场的长期低价抢单,已经造成了其史上最严重的巨额亏损。华为相比中兴,无论营收、利润、技术、人才队伍等,都远在对方之上,应该给予小弟更多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打压。中兴也应该寻求差异化竞争,长期的低价抢单,必然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人家伤一千还剩十万,而你自损八百,只剩了一千了,所以不是长久之计。
在国内外市场,中兴和华为不应该仅仅是竞争对手的角色。华为、中兴两家同属于一个国家,技术能力都很出色,如果两者能演变为合作关系,共同用中国人的智慧赚取外国人的钱。才最符合国家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华为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而中兴也已经是世界第五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如果两者合作,在技术上互相补充。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自主的定价能力,脱离低层次的价格大战,获取更加高额的利润。这样两家才能共同进步。竞争是不二的法则,但要合情合理合法,迫切需要中兴与华为停止内斗,一致对外。采取共赢、共生和共存的方式来共同抗衡国外的电信巨头。我们希望两家的竞争永远没有胜负,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最终成为世界顶尖的电信设备制造商,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中兴和华为,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但仍然给国外留有“低价、劣质”的印象。要改变国外对“中国制造”低劣品质的印象,需要两家共同的努力。“和则共赢,分则同伤”,望中兴和华为能认清时势,强强合作,则“中华”复兴大有希望。